福布斯:谷歌Facebook五年内或将彻底消失

  导语:美国《福布斯》网络版今天发表署名埃 里克·杰克逊(Eric Jackson)的文章称,由于互联网领域的新老企业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差异,因此当新模式出现时,老企业完全无法适应新趋势。这不仅可以得到理论支持, 同样有史为证。所以,谷歌和Facebook很有可能在未来5至8年内彻底消失。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两大学派

在我们眼中,谷歌和Facebook都是网络世界的巨无霸,他们似乎都将基业长青。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完全有理由认为,这两家企 业将在5至8年内彻底消失。但这里的消失并非指破产,而是MySpace式的消失。这一观点不仅有理论支撑,历史同样可以成为佐证。

当我15年前读博士时,与唐·汉姆布里克(Don Hambrick)是同学。他是一位学者,最著名的贡献就是研究管理层和董事会对组织战略及业绩的影响。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是,高管和董事对组织的命运影 响极大。另外,他们的背景(包括教育和职业路径)也对他们的世界观、竞争观以及选择观也有着巨大影响。

还有一个名为种群生态学或组织生态学的学派,其观点恰恰相反:管理者根本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这种观点源于一批社会学家,他们早在1970年代就 开始研究组织。该学派认为,相较于CEO及其做出的选择,组织的命运与整个“产业效应”的联系更为紧密。他们对组织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年龄、竞争 及周围的环境资源对此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组织生态学的多数学者都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没有太多时间研究这种生态学的思维方式。我相信,高管的个人能力足以克服外部环境的挑战。我们总是将业绩优异的CEO作为案例研究重点,但在社会学家看来,这无异于对彩票中奖者的智慧大肆褒奖。

  三代同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目睹了科技和移动行业的种种进展,于是便不能自已地研究起这类生态学观点。我逐渐发现,诞生时机对企业长期前景的影响越来越大。想想40后与60后,甚至80后之间的差异,便不难明白: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世界观,这最终会影响他们的各种行为。

 在科技行业,同样有3代企业:

——Web 1.0(1994至2001年创立的企业,包括网景、雅虎、AOL、谷歌、亚马逊和eBay等);

——Web 2.0或社交一代(创立于2002至2009年的企业,包括Facebook、LinkedIn和Groupon);

——移动一代(创立于2010年以后,包括Instagram)。

每诞生新一代科技企业,上一代企业似乎都难以适应最新变革。Web 1.0公司擅长聚合数据,并以门户模式展示出来。谷歌的表现好于AltaVista、Excite、Lycos和其他所有搜索引擎。亚马逊的电子商务网站可以提供一站式体验。

等到Web 2.0崛起时,社交关系的魅力大增。MySpace专注音乐,Facebook着眼高校,LinkedIn看重白领。Digg、Reddit和StumbleUpon则展示出网民的原创能力,同时增加了整个社区的价值。

然而,Web 1.0似乎永远无法抓住社交网络的精髓,因而难以充分利用用户的背景信息。即使一切都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来,老公司依旧无法适应新趋势。亚马逊为何在社交领 域难有建树?谷歌又为何迟迟未有进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不惜一掷千金。但即便如此,他们当初赖以成功的模式仍然演变成了新思维的绊脚石。

2010年以后诞生的社交企业则有着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这些企业将手机视为他们应用的主要平台(有时甚至是独家平台),Instagram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甚至从未想过推出网站。在他们看来,移动应用今后几乎会彻底取代网站。

Web 3.0永远不会诞生,因为Web已死。

 理论支持

Web 1.0和Web 2.0企业似乎尚未找到适应这一新趋势的方法。Facebook是社交领域的王者,几周后就将上市,市值很有可能突破1400亿美元。然而,它在移动领域 依旧亏损,与桌面体验相比,iPhone和iPad应用显得过于“寒酸”。它的主要目标仍是通过网站盈利,移动市场的创收之道依旧未有头绪。

Web 1.0企业曾经努力适应社交网络,但却未能成功。去年上线的Google+业已沦为“鬼城”。由此看来,Facebook要融入新趋势,恐怕也并非易事。

组织生态学家提出了“退化责任”(liability of obsolescence)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赖以生存的产品战略,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他们所处的环境。这很可能成为我们解读当今世界的一种有效理论。

谷歌、亚马逊和雅虎是否已经过时?他们仍在成长,用户群依旧庞大,管理者也非常出众。

但每当新趋势诞生时(首先是社交,现在是移动,今后还会有其他趋势),老一辈企业便会越发边缘化,距离衰落也将更近一步。而且,科技行业的发展似乎还在加速。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上周曾在电话会议上做出了一段有趣的表述:

“截至上季度末,距离第一代iPad出货刚刚两年,但累计销量已经达到6700万台。Mac实现这一目标用了24年,iPod用了5年,iPhone也用了3年多。但我们当时对这些产品的表现都极其满意。所以我认为,iPad是一款意义深远的产品。”

  过往案例

与2000年相比,雅虎几乎已是空壳一具。而一旦用户在移动领域找到新的信息获取方式,谷歌的桌面搜索业务也将不复当年。亚马逊是否也难逃厄运?暂时似乎没有这种迹象,即使挺进移动世界,人们仍然要购物,但新的移动平台或许将带来一些连亚马逊都预想不到的新机会。

移动趋势的发展可能也将令Facebook举步维艰。正如观察人士哈密什·麦肯兹(Hamish McKenzie)所言:“我怀疑Facebook将把功能分拆成独立的应用或HTML5网站,以此应对移动趋势的发展:一个发信息,一个看News Feed,一个分享照片,或许还有一个专门存储地址簿。但核心产品的分化很可能会伤及元气。”

回顾历史便不难发现,Facebook之于移动,正好比谷歌之于社交。收购Instagram能否改变现状?我认为不会。这表明 Facebook对移动行业的新兴企业忧心忡忡,深怕被其取代。然而,仅仅是在Web 2.0平台上增加了一款移动应用,就足以改变本质吗?我很怀疑。

这种分类法是否也适用于苹果?

苹果的本质是一家硬件企业,所以很难将其归入其中。昔日的Ping社交应用颇具Web 1.0的属性,然而,它却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成功打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应用生态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iOS平台取得成功,Web 1.0、Web 2.0和移动公司之间的兴亡成败都与它无关。这或许正是许多非移动企业希望效仿苹果的原因。谷歌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进军了硬件领域,Facebook和百度也传言将推出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

  未来趋势

归根结底,今后5至8年将成为无比动荡的年代。谷歌和Facebook很可能也将沦为空壳,甚至彻底消失。

他们肯定会不遗余力地适应移动行业的崛起,但历史表明,这种尝试只是徒劳。我经常听到谷歌Android的优异数据。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曾放言:借助增值服务,Android用户有朝一日每人每月将为谷歌带来10美元的利润。然而,Web 1.0在社交领域成功的先例何在?我相信,社交企业终将在移动领域遭遇同等厄运。

Windows用户已经停止升级,Siri也很容易取代搜索,而谷歌76%的市场份额和Facebook的9亿用户,都只是浮云而已,随时都会消失。

难不成,有人认为今后5年的创新速度会放缓?创业企业会减少?“少花钱多办事”的理念会终结?真正可能的趋势是:全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将会诞生,新颖的移动广告模式也将出现。

未来的谷歌们和未来的Facebook们或许尚未诞生,但届时,当今的Web 1.0和Web 2.0企业或许将完全淡出我们的视野。财富将由勇于创新的企业创造。想要拥有未来,就必须创造未来。这并非遥不可及,毕竟,网络世界的垄断已经不再像传统 行业那样难以打破。(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