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浮云”遮望眼:“企业技术”才是硬道理

最近,Facebook 用10亿美元收购 Instagram,Zynga 花费1.8亿美元就将OMGPOP 收入囊中。很多人不禁会思考,为什么不去开发一款极具吸引力的移动应用软件或一款风靡的游戏,然后等着被收购,这样几亿美元就轻轻松松的到手了。

显然很多消费类初创公司容易被这些“美丽的外表”所蒙骗,纷纷做着被巨资收购的“美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消费行业空间的愈加拥挤,想要从中脱颖而出,已经变得难上加难。

上面的问题引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是时候重新审视对“企业技术”的看法了。因为它不仅只为美国那些经久不衰的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事实上那些最热门的面向用户的企业,如Facebook,Twitter,Tumblr以及Google等,都需要仰仗“企业技术”来运作。

不管你是否像Twitter和Zynga一样需要运行分析大量的实时数据,加强企业合作的同时将其社交化(正如Yammer对Sound cloud,Paypal,eBay所采取的运营模式一样),还是像Facebook和Google一样需要到数据中心的Redwood系统中调用智能 灯,你都需要“企业技术”这位得力的助手。

“企业技术”已经渗透到越来越多的公司,目前市场巨大、时机成熟,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这些理由足够让企业家去研究IT公司所经历的痛点并吸取经验,然后开发更多的技术产品来迎合市场的需求,因为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第一:巨大的市场潜力

很多企业都有大量的“过期软件”,不管是SaaS 的人才管理系统,协作工具或者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它们正逐步被新的产品所取代,正所谓长江后浪 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消费技术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将其运用于索然无味的工作中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有关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True Office,它是将原本无聊的员工培训游戏化的应用软件,让员工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培训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企业技术”的市场蕴藏着大量的商机,正如Box公司的的CEO Aaron Levie在2010年提到的:“企业技术”就好比是性感的美女一样充满吸引力,而且近来大家趋之若鹜,都想争先邀她“共舞一曲”。

第二:成熟的时机

根据以往的经验,遗留系统(指陈旧的现有的计算机系统或应用程序)很难被取代,因为重新设计新的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所以在旧有的产品无法满足 需求的情况下,企业一般都选择对其进行升级。然而今日不同往日,现在的企业都会预先采取行动,他们会积极寻求新的替代方案,其中就有SaaS提供的产品, 因为这些方案实施起来花费较少,而且新的用户体验很方便,因此受到很多公司的青睐。

以Workday为例,包括硅谷银行和Salesforce.com在内都是它的用户,它被弗雷斯特研究公司评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领先者,而且目 前可以和Oracle’s Peoplesoft等公司匹敌。另外以Box公司为例,他们正在挑战微软Sharepoint的地位,目的是希望让企业之间的文件共享和企业间的合作更 加简单。

从平板电脑的使用量在增加就可以看出,可移动性依然是公司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消费类网站的UX/UI技能而言,包括平板电脑在内的智能设备在移 动办公领域中的应用日趋成熟。 “IT消费化”也将日渐成为一种趋势,所谓IT消费化,是指企业员工们希望采用私有的电子设备处理日常工作时,也能享受与传统办公环境一致的应用体验,直 接说就是在个人的私有信息消费产品上使用企业信息系统。将这些经验直接应用到企业中,能有谁比懂消费技术的人更有话语权?

现在,创造性思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以bit.ly为例,它将有关缩短资源定位符的所有资料整合在一起并且有了盛行网络的信誉检测产品。

第三:多方面的支持

当然有必要在此声明,初创公司的成立绝非易事。想要开发一款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同时稳定性又很好的产品变得愈加困难。而且销售周期需要好几个月,而建立消费类网站或开发一款应用软件,短时间内就可以吸引到用户,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越来越多的工具正被用来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难题。首先,企业孵化器应运而生。就拿纽约的例子来讲,纽约市投资基金的FinTech创新实验室已经 进入第二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金融服务业。此外,华盛顿特区成立了一家名为Accelerprise的创业加速器,主要是针对企业技术方面提供服务。 诸如这些人才培养中心,他们主要培养专门的人才来给企业提供行业指导。此外,他们与一些企业公司的合作让你有机会参与到一些大公司的销售会议中去——这是 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加以好好利用。

此外,他们围绕企业技术创建了一个社区,方便更多的公司可以一起交流。例如,以NY Enterprise Techology Meetup为例,他们支持早期的科技公司,帮助企业家,以及让企业间了解如何加强合作,并创造一种企业家、投资者和企业都可以相互联系和互相学习的环 境。有了这个支持系统和社区,人们能够掌握最近的趋势和动态,方便彼此联系合作,并最终吸引投资者的支持和加盟。

编后语

目前消费类网站风靡一时,所以很多人容易盲目跟风。但对于那些想要创新的人士来说,是时候擦亮眼睛集中注意关注下一件大事:企业技术新纪元的到来。正如Alexander Haislip在《写给对Instagram羡慕嫉妒恨人们的公开信》中提到的:Instagram的成功不可复制,技术产品公司才是真正闷声发财的。“企业技术”领域具有无穷的潜力,势必将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所以赶紧趁别人还没注意之前捷足先登吧!

Via TNW

(Danice 供雷锋网专稿,转载请注明!)

来源: 雷锋网 感谢 雷锋网 的投稿

微信开放平台表达了张小龙怎样的世界观?

2012-04-29 23:28 来源: 知乎网

在4月19日发布朋友圈之前,张小龙在微信签名里一直是“释放每个人被潜藏的摄影荷尔蒙”。每次在微信里看到他的签名,我以为他是个摄影发烧友。然而在朋友圈上线时,我明白了这句slogan的寓意。他让微信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活相册,与朋友们分享每天的真实生活。

这个时候,张小龙的微信slogan换成了“Weniger, aber besser.”(越简单,但越好),这是德国工业设计大师Dieter Rams崇尚的设计理念,也是乔布斯的“至繁归于至简”的精神。这,也是张小龙想要表达的微信朋友圈的理念。

4月19日update微信4.0版时,我们打开的微信不再是蔚蓝星球下的孤独人影,而是璀璨迷离的夜色,在城市斑马线上行走的人影。它宣告着“如你所知,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是的,它让你拥有了自己的相册,在诧异的一瞬间,那张华丽的夜景就像两扇门一样徐徐打开,像是引领你进入一段全新的奇妙旅程。

没错,朋友圈来了。

朋友圈里的张小龙的确爱拍照。他拍雨后的广州、拍雨中街头的情侣、拍同事、拍点缀着柠檬片儿的甜点。不是单反那般郑重,他的照片充满了生活气息。朋友圈是一款充满了极简主义的产品,主色调是蓝灰色,连表示赞这个动作时,都是非常Geek的蓝灰色桃心。在蘑菇街里,你要表达“喜欢”,就点一下sweet的粉色桃心。在Path里,喜欢是红色的桃心。

朋友圈的设计非常简洁,你可以用右上角的相机按钮,拍下身边任何有意思的事物,写下当时的心情,还可以加上地理位置的标签。张小龙似乎不愿意让这简洁的界面被打破,以至于当你仅仅想写下纯文本时,需要长摁三秒相机按钮。它像一个需要破解的谜题,让那些无意之中发现的用户们拥有征服未知世界的快感。这很快成为了微信4.0版用户的一个新趣味,大家为发现这个小tips而洋洋得意。

微信4.0新版刚推出时甚至没有滤镜,当网友们热议朋友圈没有滤镜功能时,张小龙的想法是希望这些照片真实、不加修饰地反映生活。在他至简的理念里,真实的人生连修饰都是多余的。但是后来很快,朋友圈的照相功能里加上了滤镜,看起来,人们更爱修饰后的美好景象。而张小龙做产品的出发点,是要满足大众的需求。

它是一款通俗的产品,很有可能成为未来无线上的巨无霸。事实上,微信推出一年以来,已经是中国无线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作为一款纯粹的无线产品(没有PC版),微信成为首款用户过亿、日活跃比例超出市场上任何一款无线产品的杀手级应用。对于正在蓬勃生长的中国无线市场来说,现在的微信已然是巨头。

这款大众的产品,却是从一个小小的需求出发,即强关系的熟人SNS。张小龙不爱和陌生人交友,他认为人的一生之中,真正的知己不超过10个。因此在微信的朋友圈里,你可以和熟识的朋友交流对话,也可以和这位朋友共同认识的朋友交流,却看不到你并不熟识的朋友的朋友。在这里,关系链很短。

业界有人说这种SNS的关系模式没有确定性,有人说这会抑制UGC的活跃度,有人说没有完整的信息闭环,有人说很创新……无论别人怎么说,毋庸置疑的是,朋友圈是张小龙的世界观的表达——无论是做产品,还是交朋友,他都简单至上。

一款有灵魂的产品,是能体现产品设计者的精神气的。这几年来,无数的产品在市场上出现,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跟风而动,往往来得快又去得快,比如前年以来一浪接一浪的LBS签到、手机团购、优惠券、近距交友……它们是大潮中的一瞬间,浪过去就消失了;

一类是能抓住用户们的某个普遍性需求,并且以比较好的功能去满足,这样的产品往往能有不错的用户量,成长也快,这是市场上不错的产品。它们可能在商业上成功,却难以在你心中留下印记;

而好的产品往往是和产品经理合二为一的,在引导或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它融会贯通了产品经理的世界观,是产品经理与外界对话的作品。

好的产品经理亦如此。近几年,市场上的明星产品,都体现了它们背后的设计者的精神所在:陌陌的唐岩有着浪子般的不羁内心(哈哈,唐岩不要生气,你的不羁风格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i美股的方三文在创业前,自己是个痴迷的美股操盘手;掌上春雨医生的创业者张锐,出生于中医世家,有着悬壶济世的情怀,因此在掌上春雨的病理查阅界面上,是类似于中医的人体五行经脉的表达方式,而非学科条目式的查阅方式;周源当年和我在一个栏目组时,一直是个爱思考爱提问、融合了Geek和文艺风的大男生,而知乎超强的内容运营能力和社区里的清新、分享、平等的精神,和周源的风格一脉相承……

在中国第一产品经理张小龙的作品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的世界观,见产品知人。从Foxmail到QQmail,再到微信,从工具到社交,从PC端到无线,他总是从红海的市场拼出蓝海的境界,凭借的却是极简的杀手锏。

从微信很容易体会到他的风格,这是一款Geek风格的产品,没有时尚SNS的甜美色彩,没有通常SNS复杂的关系链,主色调蓝灰色是他常穿的Tee的颜色,也是他办公环境的颜色。他的愿景是以一款简单的产品构建一个庞大的系统,因此,微信是简单的,但是已经奔跑在路上的微信开放平台,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可以接纳各种应用和数据,用户之间可以简单地操作,就可以互相推荐和传送。

在这个正在构建的庞大系统里,他是自信骄傲的。以前网上有人批评微信抄袭,他在微信3.0版上引用了MJ的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对的。”到后来,他不再回应,微博上留下一句介绍:“我所说的,都是错的”。懂他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他不再解释。

微信4.0版发布在4月19日,这个日子是for one night的谐音。有人说微信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助长了陌生人交友和一夜情,可是张小龙却说,他设计这个功能的初衷是,都市里的人压力都很大,都有倾吐的欲望。没想到后来用户之间的互动就自发生长了。

在广州的这个夜晚,我摇了摇漂流瓶,顷刻收到了几个瓶子。有几个男生的话混沌不清,像是外星人。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哀怨地说:“我最近很不开心很不开心,好郁闷好郁闷……”我忍不住的好奇,问她怎么啦?她就消失了,只剩下一只瞪着大眼睛的红色海星,寂寞地飘荡在暗黑的海面上。

作者:李黎

文章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