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原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法要。

  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当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显异惑众,于四供养,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应畜积。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墬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汝等比丘!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嗔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嗔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雳起火,非所应也。

  汝等比丘!当自摩头,已舍饰好,著坏色衣,执持应器,以乞自活,自见如是。若起憍慢,当疾灭之。增长憍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况出家入道之人,为解脱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

  汝等比丘,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当知谄曲,但为欺诳,入道之人,则无是处。是故汝等,宜当端心,以质直心为本。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直尔少欲,尚宜修习,何况少欲,能生诸功德。少欲之人,则无谄曲以求人意,亦复不为诸根所牵。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有少欲者,则有涅槃,是名少欲。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当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者,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汝等比丘,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是故比丘,当急舍离乱心戏论。若汝欲得寂灭乐者,唯当善灭戏论之患,是名不戏论。

  汝等比丘!于诸功德,常当一心,舍诸放逸,如离怨贼。大悲世尊,所说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当勤而行之。若于山间,若空泽中,若在树下,闲处静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之不行,非导过也。

  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时阿免楼驼,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阿免楼驼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男人心智成熟的表现

1、对孤独和寂寞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作为人我们终其一生其实都是孤独的。

那些为了显得自己不孤独而去盲目“合群”的人,或许内心多半更加孤独。

寂寞也是。有些人谈恋爱其实并不是因为有多喜欢对方,而是受不了节日氛围下一个人空寂的状态,孤零零的面对无人温暖的被窝。

但是现实就是,就算是有对象的人们,他们大部分时间其实也是一个人度过的。因为,生命的底色就是孤独。

所以,接受孤独,学会享受独孤,是成熟的第一步。

不再因为孤独或是寂寞盲目的选择谁,是心智强大的前提。

2、有足够的心智去面对追求的拒绝或是恋爱的失败;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但凡认为那些:

我谈恋爱就一定要成功或我追女/追男神一定要成功的人,希望你们在行动之前在心里做好或许会失败的准备再去行动。

所谓的心智成熟第二条就是:

我愿意喜欢你,我也愿意花精力时间去追求你,然而我也愿意去接受你最终会拒绝我的风险,因为这是你的权利。

无论是恋爱还是追求,对方都有离开和拒绝的权利的,同样你也有。

有了这样的心理素质,再去尝试开始一段关系。否则,稍微有点小打击就甩锅的人,在对方看来就容易变成一个笑话。

3、懂得如何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说“不”;

一颗强大的内心,除了有胸怀可以去接受任何人的拒绝之外,同时还应该勇气去对自己不愿意的事情说“不”。

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的家长从小对小孩的教育就是“你不要惹事”或是“你要做个乖孩子”(庆幸我家不是),以至于很多人即便生理上达到了成年的状态,心理上依旧跟个孩子没有任何的区别。

事实就是,一个不懂拒绝的“老好人”并不会被人尊重,发自内心的认为他真的“好”。相反,他的来者不拒在别人眼中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原则的表现。

另外,不懂拒绝的人骨子里多半是畏惧自己拒绝之后,万一对方不喜欢自己怎么办?这样试图通过讨好来赢得一段关系的人,最终即便得到了一段关系,结果也多半不会长久。

因为讨好给人的观感就是:我对自己底气不足。

4、有能力过好漫长的单身生涯;

其实大部分人在遇见自己生命中那个对的人之前,都要遇见至少几个错的人。有些有精神洁癖的人,则会选择高傲的单身,也不愿意将就的去恋爱。

所以,其实对于多数人来说,在没有结婚前,单身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阶段。

而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则不会浪费时间在单身的日子里天天上yp软件去找聊骚对象,更不会时刻沉迷于酒吧里的纸醉金迷。

那是自制力不够且抵抗不了寂寞的人,才会去做的选择。

一个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成年人,一定会抓紧利用好自己生命有限的单身时光。趁自己单身的时候,尽情的去做只有单身的日子才可以做的事情:无论是看书,听音乐会,学习画画或是环游世界。

当你抱着一种享受的姿态去经营好你有限的单身生涯的时候,我相信你会更强大。

5、即便遇见爱情,也依旧保持自己的“单身力”;

很多人为什么一恋爱就会变得不像自己,或是一遇见爱情,就把自己的日子过糟了?这只能说明他还不能够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和成熟的个体。

所谓的成熟的个体,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不会因为恋爱或是结婚失去个人的独立性。

但凡恋爱后天天和自己的另一半泡在一起的人,闺蜜也不找了,工作也不好做了的人,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自己的感情出现问题了。

为什么呢?对方很容易觉得厌倦。

因为你已经为了他放弃了你自己。

一旦当一个人失去自己最初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转而成为另外一个人的依附的时候,这就是他开始失去这段关系的时候。

6、无论结不结婚,都可以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心智成熟的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他们不会把婚姻当成人生的必选项。

但凡认为自己如果不结婚就是失败者的人,多半即便最终成功结婚了,也不会过得太幸福。

很多人对于婚姻存在一种重大的误区:

总认为说,只要我找到一个人,我此生就完美了。

然而事实就是,找到那个人,这只意味着你万里长征刚刚开始第一步而已。之后两个人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完全取决于双方有没有努力,有没有花心思去经营和维护。

一个总是指望把婚姻当作保险箱的人,作为个体来说,他依旧是残缺的。因为他只是渴望另一半来弥补自己而已。

只有当你有一天真正明白:其实结不结婚,我都可以过得很好的时候。

或许此刻,是你真正有能力走进婚姻的时候。

7、明白珍惜的重要性,不再把任何人对你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

幼稚的人和成熟的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是否明白感恩意味着什么。

或许是现在年轻人中大部分从小都生活在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里,所以在原生家庭中的时候,多数人都是习惯“被无私对待”的那个。

以至于有些人就养成了一种自私自利的坏毛病,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像自己的爹自己的妈一样无私的对待自己。

然而社会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所最大的大学。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多数人之所以恋爱总是出问题,其实就是过于肆无忌惮他人的付出。

  • 但是现实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赢得一段真正的关系。那就是:等价交换。

也就是只有你花费了同等的时间和精力得来的关系,这个关系才会真正属于你。

但凡想在关系里不劳而获的人,其实内心深处仍旧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最后的结果就是,他终究什么也不会得到。

8、有自爱的能力,不再把爱自己的权利交给其它人;

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他一定是一个自爱的人;

什么叫做自爱?并不是给自己买包包或是买奢侈品或是满足自己的一切物质需求,这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空虚。

真正的自爱只有一种标准:知道什么选择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

比如在彻夜打游戏和早早休息之间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到底是否明白自爱为何物。

至少我相信,一个缺乏自爱能力的人,也终究无法成为一个好的爱人。

所以爱别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

9、面对困难,首先思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发泄情绪。

有句话叫做“小孩子只讲对错,但是大人是权衡利弊”的。

毕竟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既然我们是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你以为你遭受的痛苦,别人就不会遭受吗?

那既然大家都不容易,为什么有些人稍微遇到点打击就要死要活?

因为他还没有长大。

所以那些惯性的自我怜悯,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不容易、最委屈以及最脆弱的人,如果你哪天睁开眼睛去其它世界看看战争里难民的遭遇,你会发现你些小痛苦只能叫做“矫情”以及“无病呻吟”。

所有的强大,都不是一天变成的。然而想要独当一面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残酷之前:先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问题。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原版序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释义:

意思就是他自己觉得写这本书很辛苦,但人们都不了解,把这本书说成是乱写甚至是反书、禁书.但他自己却沉迷其中,这种体会可能只有他自己才能真切知道。该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红楼梦中经典四句诗句:

1、作者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2、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3、癞头僧 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4、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