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天弘基金 阿里无银行之名行银行之实

10月9日晚上,业界突然传出一条重磅消息:支付宝的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将出资11.8亿元认购天弘基金26230万元的注册资本,完成后占其股本的51%。事实上,阿里系控股天弘基金早在意料之中,再加上此前早已经发力的阿里小贷业务,资金一进一出,阿里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商业银行。

何谓“银行”,字典里的解释是通过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任务的信用机构。简而言之,银行最主要的指责就是吸收存款和放贷,阿里金融如果要把小额贷款业务做大,信用审查不是问题(阿里有几百万家企业的真实交易往来记录),资金来源是其最大软肋(支付宝滞纳金不能乱用),而解决资金来源最大的保障就是—余额宝!

先把阿里金融集团独立出去让彭蕾执掌,然后发力之前已经成立的小微贷款,进而培养余额宝,阿里一步步解决银行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几个要点,马云作为一个“打太极”的高手,在下很大一盘棋,而这盘棋子的走向也逐步清晰,犹如掌上观纹。

“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是中国几千年很多商业大亨的最高追求,商业祖师爷陶朱公都没敢这么想,红顶商人胡雪岩和明朝巨富沈万三没有达到这个高度,晋商乔致庸差一点达到但最终失败。现在马云要做的就是前人所没有做到的事情,借助阿里庞大的电商生态体系,马云达成了“货通天下”的目标,现在阿里金融体系早已经天时地利与人和(政策支持,市场成熟,不缺资金和人才),是时候做一个再造阿里甚至比现在的阿里还要大的事业了—汇通天下。显然,从阿里布局金融体系的那一刻起,马云就已经做好了这个心里准备,一个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正在开创,虽然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虽然失败的可能性超过5成。

让我们来回归正题,就阿里入股天弘基金本身来看,阿里为何在此时此刻投资并且控股天弘?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试水成功。此前“余额宝”只是阿里与天弘基金的“试水”,并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效果好当然更好,为阿里金融下一步动作打下基础,即使失败也对阿里的整个布局不会形成太大影响,阿里还可以找其他基金或者其他方式来做吸纳存款的事情。不过,毋庸置疑,余额宝的“试水”是成功的。

第二:控制权。马云为首的阿里管理层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群体,从最近的合伙人制度以及双重股权制度可见一斑。而余额宝被阿里看是一个可以再造一个阿里的战略性产品,关系重大,阿里自然想要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让任何机构占据主导,阿里需要的是绝对的话语权,所以阿里愿意花11.8亿元入股一个刚刚成立的天弘。

第三:政策利好。余额宝刚刚推出时最大的风险来自我国金融政策方面的限制与不确定性。而近日随着自贸区的设立以及审批民营银行等系列举动可以看出,国家正在放宽金融行业门槛,允许甚至鼓励民营资本进来,所以阿里此时控股天弘基金实为难得的机遇。

早在半年前,阿里成立小微金融集团的时候我就发文阐述过阿里和银行之间微妙的关系,今天再次提出和大家讨论。

阿里推出的小贷业务短期来看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造成了一定影响,因为虽然阿里贷款在利率上没有占据明显的优势,但企业贷款门槛相对来说较低,符合广大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阿里小贷款在2013年短短半年内就放出130亿,而且利用阿里庞大的企业信用体系,使得贷款坏账率降至1%。

阿里涉足金融业务长远来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利大于弊,因为在阿里的冲击下会“逼迫”商业银行进行自我改革。传统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问题多多,但因为不愿承担改革带来的风险而固步自封,自身主动改变已经不太可能,必须通过外力来激发其改革潜力。显然,通过阿里的入局,商业银行在竞争压力下也会逐步放宽贷款门槛,甚至会和阿里合作,接入阿里的信用体系,帮助到更多的中小企业。

阿里巴巴做金融最大的价值不是自己做了多大,也不是给多少企业发展带来资金,而是在阿里的竞争下,重新激活了商业银行和市场的活力,改变了其行业规则,和广大人民以及中小企业一起重塑金融生态体系。

阿里用来吸纳存款的余额宝业务除了督促商业银行的改革,也会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当前国内小额存贷款公司成千上万,虽然存款利息比商业银行甚至比余额宝还要高,但因为这些企业往往朝夕不保,每年倒闭的比比皆是,余额宝做大后,用户从资金安全和资金收益两个方面寻找平衡点后,余额宝成了较好的选择,第三方存贷款公司受此冲击大部分将会死掉,活下来的将会是那些资金存放相对安全,利息相对较高的企业。这或许,是余额宝无心插柳做的一件利于市场环境的好事。(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我在硅谷做码农】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都嫁给了老外

钛媒体注:这是钛媒体在10月8日改版后,隆重推出的首个独家公司人专栏 【我在硅谷做码农】 ,操刀者是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年轻人,八年前移民美国,目前在一家国际最著名IT公司硅谷总部担任工程师。每篇专栏将奉献作者有趣、有料的硅谷见闻、职场和情感纠葛,各种工作生活感悟。

上一篇《【我在硅谷做码农】大喊一声,“狗日的”老印》(引发了强烈的争议,也被各种吐槽,不管怎样也是作者在硅谷码农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在硅谷做码农之二,作者讲了在硅谷的尴尬的,触手不可及的爱情与婚姻经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都嫁给了老外。

这是钛媒体独家专栏【我在硅谷做码农】系列

继续吐槽。

我们硅谷码农除了恨和我们抢职位的老印,还恨谁?

必须是外F啊,这是我们给嫁给国外人的国女的“尊称”。

我们有多恨外F?你只需要浏览下两大著名华人网站,每天十大热门话题中起码有两三个是声讨和咒骂外F的。

说到这里有人要说了,恋爱婚姻选择自由,人家嫁白人关你什么事儿啊。又有人会说了,你这明显是追白富美追不到的酸葡萄心理嘛,作为男人潇洒大肚点行不行!

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承认,但你们有所不知,我们码农也是有一肚子苦说不出的,身在异国他乡,面对胸肌大肤白有身份的白男对手,想找个老婆真是太TMD不容易了!

洋妞纵使千般好,但你懂的,好说听点叫文化差异,说难听点叫高攀不上,一般国男还是不太敢挑战的。也有侥幸成功的,我读博期间有个访问学者师兄就追了一个美国女朋友,呵,那神气,那骄傲,那眼神,立马藐视一切猥琐男。啧啧!

那么,就剩国女了,但此时的国女已经非彼时的国女了。

在吸引国女方面,诚然,硅谷码农曾在国内竞争中打过漂亮仗。就说我吧,在成绩比天大的初高中时代,动不动就考第一的我曾一度是全校女生崇拜的偶像,走到哪里(尤其考试成绩公布后)都有女生崇拜的目光,情书更是如雪片一般飞来。只可惜,我那时候只顾自我陶醉了,心中想的也完全是理想与报效祖国,完全没有把一票女粉丝放在眼里,现在想想真是后悔地老泪纵横。

可情况从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便急转直下。当意气风发优秀牛逼的我成功挤进清北大学最著名的电子系,幻想着在恰如其分的时间与百分百女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不料却发现僧多粥少,一个几百人的电子系,女生个数屈指可数,更别提这仅有的几朵金花无论外在还是性格都与女神相差甚远。正在我暗自神伤之际,仅有的几个MM也被下手快的帅哥师兄弟们“抢购一空”,得了,大学四年女朋友是没戏了,那还是老老实实去自习室复习托G吧。

欧耶!终于成功踏出国门!米国的一切都是那么地新鲜,一应俱全的小留学生更是娇艳欲滴,我和其他码农一样大喜,“哥的机会终于来了”!

但是,我惊愕地发现此刻的竞争环境好像有点复杂,一顶“跨种族异性资源争夺战”的大帽子一下子把我扣懵了。此时,瞄准小留学生的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同样优秀的国男们,其中不乏官二代﹑富二代等国男中的战斗机,更有从外表﹑经济﹑身份等都明显优于国男的白男。

我逼迫自己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并冷静地开始分析形势,“该去追谁呢?论喜欢嘛,自然是喜欢A女,但我既比不上高大帅气有身份的白男,也没有富二代官二代的犀利背景,那么从成功率上考虑还是追B女吧。C女?不行不行,老子等了这么多年不能落得如此结局”。

于是,在一次聚会上,我认识了小我五岁的师妹,算不得美人,但有讨男人喜欢的地方,就是这样的女子。我试着和她约会了几次,牙齿很白,有教养,不得寸进尺,起初几次印象并不很深,但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感觉就越来越好。一次晚餐后,借着酒力,我一咬牙表白了,“不知你意向如何?”

师妹莞尔一笑,只是沉默不语。

那结局呢?当然是我偶然但又宿命地发现那个熟悉的网络ID在论坛“谈情说爱”版询问的都是“与白男约会如何控制节奏”之类的帖子,里面更有好事者建议,与心仪白男约会的同时,也不要拒绝其他追求者的约会,“这样心态可以更加良好”。

震惊!心碎!还是心碎!我瞬间明白了,过往的时间晚餐也罢,音乐会也罢,超市也罢,不过是一个悲催备胎的例行任务。

咔嚓!OFF!

其实我的经历在硅谷码农中并不罕见,多年之后,我已对此风轻云淡,但有些猥琐男们一直无法忘怀倒也可以理解。

这犹如突如其来地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扇了一耳光,难免令人窝火和愤怒。失望夹扎着酸葡萄心理在默默地酝酿,再加上骨子里那一点点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正义感,绝望的屌丝们开始把矛头指向外F,各大华人论坛上对于外F的骂声一直不绝于耳,过去﹑目前或许将来都将如此。

遥遥无期的绿卡,跳槽还是不跳的尴尬,枯燥孤独的异国生活,触手不可及的爱情与婚姻……于是乎,我们这些绝望的屌丝们只好发出愤怒的呼喊:起来,不愿做屌丝的码农,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攻陷网络论坛这唯一可控的阵地!(本系列文章均独家首发钛媒体)

http://www.chinaz.com/start/2013/1015/3220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