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八天宫“初吻”全记录 从接触到锁紧仅8分钟

2011年11月03日07:23 人民日报 余建斌 蒋建科

神八天宫“初吻”全记录 从接触到锁紧仅8分钟

翻拍的神舟八号摄像头拍摄的交会对接瞬间画面。

翻拍的神舟八号摄像头拍摄的交会对接瞬间画面。

新华社记者 王永卓摄

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交会对接成功,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翔在茫茫太空。

飞船经4次自主变轨抵达5公里对接入口点

北京时间11月3日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灯火如昼。此时此刻,距地球343公里的深邃太空,中国两航天器——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在执行首次空间无人交会对接任务,地面的飞控大厅,人们屏住呼吸,翘首以待。

这既是一场太空约会,又是一场太空中举行的接力赛。跑道设在了距地面343公里的太空,前面的选手拿着一根绣花针,后面的选手要把一根丝线从针眼里穿过去,而且两位选手都在高速飞行。

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神舟八号向天宫一号逐步靠近的三维动画和航天器自带摄录设备拍摄的实时图像。指挥操作区内,科研人员认真监视着航天器飞行状态,收发计算各种遥外测数据和轨道参数。扬声器里,不时传来指挥员下达调度口令和地面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报告的声音。

在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轨道上,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绕地球一圈只需要90分钟,也就是说,每45分钟就会经历一次昼夜更替。由于导引设备需要自身光源引导,因此,黑暗环境下更利于精确实施交会对接。此次天宫和神舟对接时,就是在飞船上的黑夜状态。

天宫一号9月29日发射升空,在天上遨游一个多月,在神舟八号发射前华丽转身,调头180度,期待着“太空初吻”。

神舟八号11月1日发射升空后,在地面指令引导下,经过5次变轨控制,于11月2日23时08分飞抵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转入自主控制飞行状态。

11月3日0时03分,飞船经过4次自主变轨控制,抵达距天宫一号约5公里的对接入口点。这时,飞船暂时停住脚步,等待地面对两航天器相对导航计算结果进行确认。

经4次停泊确认后,神八向天宫缓缓靠拢

5公里处停泊确认之后,神舟八号船载发动机再次点火,继续飞向天宫。1时02分,飞船对接机构缓缓推出,仿佛恋人一般向天宫招手致意。

在相对距离400米停泊点,神舟八号停留约3分钟,确认对接机构准备情况。继而轻移脚步,继续前行。相距约200米时,航天器交会对接灯点亮,在繁星点缀的太空深处闪烁不停。1时16分,神舟八号进入140米停泊点。

约4分钟后,神舟八号再次启程,以0.5米每秒的相对速度沿直线接近天宫。1时23分,进入相对距离30米停泊点后,地面科研人员对两航天器对接准备状态进行最终确认。

随后,神舟八号以0.2米每秒的相对速度驶离30米停泊点,向天宫缓缓靠拢。相对速度看似缓慢,但实际上,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此时正在距地面约343公里的轨道上,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绕地球飞行。

8分钟,交会对接从接触到最后锁紧

此刻,飞控大厅异常肃静,现场似乎能听到人们心跳的声音。

两航天器越来越近!借助预先安装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外部的摄录设备,可以近距离观察交会对接过程的每个细节。

牵动万千人心的一刻就要到来。

1时28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轻轻接触,飞船尾部4台发动机随即点火,推动飞船钻进天宫的怀抱。

1时29分,“对接机构捕获完成!”

飞船对接机构捕获锁与天宫对接机构卡板器互相咬合,两航天器对接机构顺利捕获,飞船与天宫实现柔性连接,飞船发动机旋即关机。

这时,飞船对接机构机械缓冲系统开始工作,储存和消耗能量,校正对接环姿态,随后,神舟八号对接环收回,将天宫一号轻轻拥入怀抱。

神舟八号飞船启动主动对接钩,牢牢锁住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上的被动对接钩,上千个齿轮和轴承同步动作。

1时36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首次交会对接,组合体以优美的姿态飞翔在茫茫太空。

8分钟。从接触到最后的锁紧,仅用了8分钟。这8分钟背后,是参与交会对接任务的科研人员5个年头的奋斗,也是中国航天人半个多世纪的积累。

1时43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

飞控大厅里顿时响起潮水般的掌声。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紧紧相拥,用欢笑和泪水,挥洒心中的兴奋和豪情。太空中,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也是紧紧相拥,分享这成功的欢乐。

版式设计:蔡华伟 宋 嵩

诺基亚和微软:一名曾经用户眼中的“下坡组合

以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门派来划分,各家的市场份额肯定是有升有降,但在这样大好的市场形势下,销量应该都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2010年激增888.8%,晋升为全球第二大操作系统的Android(安卓)当然是个例,但即便是市场份额掉了9个点的诺基亚Symbian(塞班),销量增幅也近四成。

2010年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终端销量

但是,在有名有姓、没有被列入“其他”的前五名中,偏偏有一家量份其跌——销量减少近两成,市场份额下降一半,排名从第四滑至第五。不用费脑子,这只能是刚刚推出WP7的微软。

如果说,在Symbian刚开始得势的时候,Windows Phone的前身还只是“Microsoft”,那现在简直可以更名为“Macrosoft”了……

作为智能手机市场上传统的“贵族”和市场份额上依然的老大,诺基亚不肯向坐火箭蹿升到第二名的“暴发户”Android屈服,与MOTO、HTC“之流”为伍,是可以理解的。既然Symbian颓势难挽,Meego迟迟举棋不定,RIM没放在眼里,又不可能与Apple合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微软也就成了唯一的伙伴。

CNET科技资讯网的美女专家孙封蕾说得好:“和诺基亚攀亲,显然够面子,而且微软‘软’,诺基亚‘硬’,微软和诺基亚在一起又‘软’又‘硬’。”非要较真的话,诺基亚之前是“软硬兼备”,现在需要微微地给点儿“软”……毕竟,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加速下滑,之前一两年近乎不作为的状态是症结之一,WP7如果找到给力的硬件平台,弥补Symbian越来越大的窟窿,也未可知啊。

关于微软与诺基亚“联姻”的前因后果,已经有太多人从各个角度做了分析,笔者就不在这里冒充专家了。只是,作为一个依次是微软、Symbian、Android、iOS智能系统的普通用户,在这里小小地发一发感慨,回顾一下微软和诺基亚是如何将自己的用户推向别人怀抱的吧……

WM = 不靠谱

第一次使用智能手持设备是2001年,康柏的iPAQ H3650,操作系统是微软的Pocket PC 2000(PPC2000)。当时笔者拿到iPAQ那叫一个鸡冻——简直就是小电脑啊,虽然用笔点来划去的不够方便,也不能当电话用,但在那个苹果公司还在苦苦挣扎,看到“i”开头断然不会联想Apple的年代……已然可以算作神器了。

时隔三年多之后终于“圆梦”——2005年初在公司的“春晚”上,抽中了一台采用PPC2003(Windows Mobile 2003 for Pocket PC Phone Edition)操作系统的熊猫E88,算是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不过一开始有些操之过急,没有贴膜就开始用,等贴上膜的时候屏幕中部已有轻微划伤,机身上的备用电池也因没有及时更换主电池而丧失大半效力,之后更换电池都要及时迅速,否则时间等很多参数都保留不住。

微软系统手机的一大好处是与Windows及Office的紧密集成,特别是与Outlook的联系人同步功能。记得2002年笔者换到3618时,在两台手机间转移联系人资料煞是费时。为此,笔者还特意将邮件客户端从Outlook Express更换为Outlook,并拒绝了Foxmail等其他更好用的客户端。

Pocket Word等办公功能也很吸引笔者,在路上有些文章的构思,就拿起笔来写到里面,虽然手写十几个字之后就会觉得麻烦,但好歹聊胜于无,而且接上电脑可以同步。

然而PPC的稳定性太差了,这台E88经常在待机一会儿之后无法唤醒,只好Reset,如果之前在Pocket Word里写了点儿什么,或者添加了个联系人啥的,内容就全丢了。为防止这种杯具发生,就要及时备份到闪存上。你可以说硬件的品质不好,导致经常死机,但PPC起码可以有更好的数据保护机制吧?不然用户怎么能放心地使用呢?

于是,半年之后,当笔者跳入齐腰深的海水里推船导致兜里揣着的E88一起“湿身”之后,放弃了抢救它的努力,从抽屉里拿出打入冷宫的3618。不过,对于微软笔者还未绝望,又过了几个月,拿硬盘从朋友那里换了台Moto的MPx220。

MPx220基于Windows Mobile 2003 for Smartphone Second Edition(SE),屏幕小,非触摸屏,几个数字和符号键操作,随手记个备忘什么的是不现实了,但是与Windows同步Outlook联系人,用个Messenger,装几个小软件什么的,还是相当凑合的——注意,此时笔者对Windows Mobile系统的功能性已经没有太高奢望了,稳定压倒一切。

MPx220很少死机,待机也可以达到几天,更像一部电话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送短信过程中会死机,只好掀开后盖拔电池。短信太多了?删掉已发送短信,不行;删掉接收到的所有短信,还不行……只好,与电脑同步联系人之后,将手机格式化,复原到出厂状态,再将联系人同步回来,重新设置桌面、铃声等等。

此后,每半年左右就要来这么一回,很准,当然,也很烦。没错,这手机到笔者手里时已经用过一段时间了,但是这个问题未免也太严重,笔者刷到最新的固件也无法避免“宿命”。于是,在坚持了三年之后(想到这里,都佩服自己的耐性了),笔者再也不想格式化了……

Symbian = 死板

2009年夏,听从朋友的建议,买了部已成街机的诺基亚E71。全键盘,打字快;有WiFi,上个MSN、QQ都很方便;电池给力,系统节能,能待机5天左右;GPS还算好使,用作导航很实用,开个600公里不需要充电……而且,也能与Outlook同步联系人,这可是压倒笔者 “不买街机”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笔者很快就感受到了诺基亚的傲慢。安装个程序,还要申请什么证书、签名,并不是多么难于获得,但用起来很麻烦。诺基亚的初衷是好的,可是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后来倒是有了OVI,笔者的热情也已经下来了……

还有就是一种有了毛病“没人管”的感觉。笔者的E71有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就是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接听电话的时候死机,然后自动重启。虽说咱不是啥一个电话可能带来上百万生意的大老板,这种可重现的bug还是应该修正。E71可以通过WiFi更新固件,但是半年多时间笔者就没等到过新的固件。请教用过E71的达人,说E71的固件分100、200、300等系列,100系列功能简单,而笔者的是300系列,加入功能较多,重启并非个案,但是固件更新是分系列的,300系列暂时还没有更新,要不你降到100系列?我了个去!一款手机还有N多固件版本并存,Symbian真是心眼缺到家了。

塞翁失马换Android

2010年大年初二,笔者的E71在天津被偷了。

当时对E71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瑕不掩瑜么。痛苦了一阵子,还好损失不大,联系人基本上都在Outlook里有备份。就像决定抛弃MPx220之前考察了Windows Mobile 6.1手机一样,当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去买部E72……

脑子冷静了两天,想想资深娱记@老凉 同学入手的二手G1不错,要不,尝试下Android?

3月初,曾经想过不再买Moto的笔者,入手了一台Milestone。

没必要给Moto做广告,Android的优缺点大家也知道个差不多。笔者只说自己的感受:

硬件配置是不具可比性,但至少不像Symbian那样吝啬于采用最新的处理器技术,更多在相机功能上做文章——咱首先是智能手机,其次才是具有相机功能;

关键在于,Android能够很好地驾驭硬件,而且操作系统不断升级。Milestone入手时装的2.0.1非原版,很快官方出了2.1,稳定性不输Symbian,易用性则远胜之。2.2没官方的?开发者们帮忙搞,不断锦上添花;

安装程序方便,上电子市场、安卓市场,用手机助手、豌豆夹,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不会考验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逻辑;

触摸屏操作简便,用起来得心应手,非常人性化;

不但可以与Outlook同步,还可以与Gmail账户同步,联系人等资料保护更方便……

当然,屏幕、处理器、内存等更高的硬件配置使待机时间大大缩短,是一大缺点。那就勤充着点儿电呗,我们又不常在野外生存,有什么不可忍受的呢?

所以,很快笔者就觉得,E71意外丢失也不全是坏事——否则,不知何时才能领略到Android之美呢……

您说说,Symbian做到这个份儿上,失败不?

iOS与Android并举,不鸟Symbian与WP7

笔者不是“果粉”,但是Milestone得心应手之际,又买了台iPad。因此,虽没用过iPhone,却也对iOS有了切身的体验。

随着岁月的流逝,笔者的DIY水平和热情在不断退化,但是,解决Android和iOS在使用中的问题,比前些年面对Windows Mobile和Symbian时感觉要容易许多。当然,WP7有进步,Symbian也更容易触摸了,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就拿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来说吧:iOS用户之幸福就不用说了,只要硬件不是太落后,持续的升级让你觉得没有什么bug是解决不了的,需要越狱也有人帮忙;Android的版本是个问题,但与一款E71都有多个版本固件的Symbian比起来实在是个小case,微软就更不用说了——连一个稳定的规划都没有……

总的感觉,Symbian是靠惯性在走。男性用户可能比较容易见异思迁,见识过Android和iPhone之后,很难再回头——除非Nokia白给。前面提到的诺基亚达人,还有曾经是E71用户的笔者,现在都在劝别人不要再买Symbian。当然这个劝解对相当多的女同胞是无效的,一部分是因为惯性,不愿意改变使用习惯,反正智能手机的很多功能她们用不到;另一部分是喜欢诺基亚的拍照功能,譬如一位爱自拍的美女同事就换了像素1200万的N8。

很大程度上,这些仍然坚守Symbian的女性用户,对手机的智能程度要求不高,用到的功能也相对有限,所以易用性等方面的感受不是很强烈。Symbian的操作界面更接近传统的非智能手机,如果只用电话、短信、听歌等现代手机都有的最常用功能,还是胜任愉快。但是,如果Symbian继续不思进取,这些女性用户可能不会倒向Android,但很可能转用iPhone。

至于微软,笔者不止一次对同事说过,微软Messenger的开发团队有一个奇特的本领,就是每出一个新版本,就会把前一个版本中用户觉得很好用的功能给去掉,使用逻辑越来越拧巴,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正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而Windows Mobile(现在是Windows Phone)的开发团队也好不到哪里去,完全搞不懂他们在干什么。Messenger好歹有对用户的绑定效应(朋友、同事等联系人都在用),Windows Phone靠什么?Outlook吗?

在去年12月的TechEd上,看着微软的中国区高层兴高采烈地展示着Windows Phone 7的时候,笔者在台下暗自发笑——这些所谓新功能,都是Android和iOS早已实现了的,而人家早已解决了的弊端,WP7刚刚加上。不知道他们是真的不知道WP7落后了,还是强作欢颜?倘是前者,岂不悲哀?

诺基亚在手机硬件开发上的经验可以帮助微软,WP7有了手机大厂的硬件平台,或许可以从此“硬”起来;对于诺基亚而言,微软从Windows Mobile起,在触控体验上的积累比Symbian更多,或许可以帮助它争取一部分偏好触控操作的用户,稳住阵脚,为Symbian赢得时间。

但是,他们有没有反思过,Symbian市占率为什么一路下滑?WP7为什么不能赢得更多厂商的支持?归根结底还是不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提供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产品,才导致他们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后来者(Android与iOS)超过。

所以说,微软与诺基亚的问题,不是联盟可以解决的。不改变自以为是的思维逻辑,不能正视自己一败再败的原因,两个走下坡路的人只是把手拉在一起,而不把身体也转回来,就可以重新走回上坡路了吗?

黑客攻破Apache.org官网 安全问题发人深思

系统安全

感谢素包子的投递
Apache是全球使用最多的Web Server之一,近期Apache的官网被黑客入侵了,素包子根据apache网站的描述,分析了下黑客的思路。大概包含5个过程,虽然道路曲折,但黑客快速通关,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是相当精彩的。可惜最后people.apache.org没搞下来,否则可以写小说拍电影了,不过男女主角不能是aXi和aJiao。

1、通过跨站漏洞社工了几个管理员,获得JIRA(一个项目管理程序)后台管理权限,并修改相关设置,上传jsp木马。
2、在后台看到其他用户的帐号,通过登陆入口暴力跑密码,破解了几百个帐号。
官方说是“At the same time as the XSS attack”,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是获取后台之后,能看到帐号了,才可以高效率的破解密码。如果不通过后台就可以破解几百个帐号,那这个事情早就发生了。
3、部署了一个JAR,可以记录登陆帐号及密码,然后用JIRA的系统发邮件给apache的管理人员说:“JIRA出现故障了,请你使用邮件里的临时密码登陆,并修改密码”,相关人员登陆了,并把密码修改成自己常用的密码,当然,这些密码都被记录下来了 :)
4、正如黑客所算计的,上述被记录的密码中,有密码可以登陆brutus.apache.org,更让黑客开心和省心的是,这个可以登陆的帐号竟然具备完全的sodu权限,提权都不用提了,直接就是root,真是爽的一塌糊涂啊。而这个被root的brutus.apache.org上面跑着JIRA、Confluence和Bugzilla。
5、brutus.apache.org上的部分用户保存了subversion的密码,黑客用这些密码登陆了people.apache.org,但是并没获得其他权限。这个people.apache.org可是apache的主服务器之一,如果root了这个机器,那基本可以获得所有apache主要人员的密码了。可惜,黑客们功亏一篑。
整个故事到此结束,下面说说Apache是如何发现自己被入侵的。
根据apache官方的描述“About 6 hours after they started resetting passwords, we noticed the attackers and began shutting down services”,我猜测apache是因为黑客重设了用户密码这个行为才发现被入侵的。
如果说的是黑客重设的是JIRA的密码,那么就是因为黑客做戏没做足全套导致的,可能apache管理人员上去看之后,发现没啥问题,被忽悠了。
如果说的是黑客重设其他密码,我想不到整个过程中还需要重设什么其他的密码。
我还是对apache的安全措施非常好奇,到底是如何发现的?到底是相关人员安全敏感度高呢,还是黑客留下了一些痕迹被安全检查措施发现了。如果是后者的话,检查周期又是多长呢?24小时?
经验教训:
回头再看看黑客的整个攻击过程,素包子相信在细节上会有很多可以吸取教训的地方。从长远来看,可以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实施SDL安全开发生命周期、日志集中分析、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企业的安全部门长期投入去做的事情;相对短平快的方法是要求重要的人员、重要的应用、重要的系统使用双因素动态密码认证。
更多Apache官网被黑内幕,请访问素包子的网站 http://baoz.net

Google Voice必将重新赢得大众芳心

2011-10-31 10:41 来源: 雷锋网

Google Voice必将重新赢得大众芳心

上周TechCrunch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写过一篇关于Google Voice的文章,说如果苹果手机用户愿意将运营商换成Sprint,那么他们就能享受到Google Voice所带来的好处,之前苹果拒绝在iPhone上使用Google的电话服务,称其复制了自己的功能,而且在Google Voice满足用户需求与打好运营商关系方面,Google也遇到一些困难,它的服务遭到了其他运营商的抵制,除Sprint。

Michael的文章让人想到了09年使用Google Voice的经历,大多数时候短信来得比原本时间要晚,多媒体信息服务对许多用户不开放(除了Sprint,其他运营商都不支持Google的这个服务),一句话,Google Voice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Google Voice与Gmail整合的功能允许你通过VoIP利用电脑接打电话,其实在几年前,Google就曾为Android开发了一个Google Voice VoIP应用,在内部测试过,但因为怕触怒运营商,终未能面世。Android之前每推出一个新的应用,都会在运营商利益与用户需求之间取得平衡,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Android支持本地热点功能。

如果Google能让Google Voice通过3G/4G网络接打电话,那么用户就不太可能付更多的费用来接打电话,那显然会激怒运营商。但是Google可以选择另一种折中的方式——Google Voice可以通过Wi-Fi网络接打电话。

不管怎样,虽然Android的某些应用会影响到Google与运营商的关系,但是Google还是在逐步改变。Google考虑的更多的是在在未来几年让更多的人使用Android设备,而不是让用户享用Wi-Fi热点。这就能重新激起人们对Google Voice的兴趣。

还有一个例子,之前运营商都会在用户手机上自动安装一些应用(姑且称为废物),更荒谬的是你还没法删除这些应用,但从Android 4.0开始后,你就可以删除了,虽然还占用一些空间,但不会在你手机上运行那些应用了,开心?

(annie 供雷锋网专稿,转载请注明!)

谷歌视频涂鸦:Halloween万圣节快乐

2011-10-31 11:05  来源: webziv.com

今天的Halloween万圣节前夕,Google Doodle在Halloween万圣节到来之前,谷歌涂鸦以6个蓝瓜上面印出万圣节的鬼脸,Halloween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谷歌涂鸦Halloween祝大家万圣节快乐!

Halloween万圣节快乐

在不同的浏览器中,我发现谷歌涂鸦:Halloween万圣节涂鸦不一样,上面Doodle是IE6浏览器上的LOGO,下面是火狐浏览器和Google Chrome上的Halloween万圣节涂鸦,好像是个视频。

Halloween万圣节

Halloween万圣节是西方的鬼节,每年的10月31号,有个Halloween,即是万圣节前夕,谷歌涂鸦值此Halloween万圣节前夕,祝大家Halloween万圣节快乐!

Halloween是All Hallow Eve 的缩写,Halloween是指万圣节(All Hallow‘s Day)的前夕。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北欧的某些区域,万圣节仍然被称为 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仪式,Halloween万圣节也是“鬼节”。

本文出自http://webziv.com/news/1056.html,谢谢大家!

乔布斯妹妹披露其临终遗言:连说三次“OH WOW”

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31日 07:35

北京时间10月31日早间消息,《纽约时报》周日公布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妹妹莫纳·辛普森(Mona Simpson)在乔布斯葬礼上发表的悼词。

根据辛普森的悼词,乔布斯最后的遗言是“噢,哦,噢,哦,噢,哦”(OH WOW OH WOW OH WOW)。辛普森是乔布斯亲生父母的女儿。她在悼词中表示:“作为一名女权主义者,在一生中我都在等待一个值得去爱,同时也爱我的男人。在几十年中,我一直认为这样的男人是我的父亲。然而当我25岁时,我遇到了这个男人,他就是我的哥哥。”

辛普森表示,在乔布斯讲述遗言时陪伴他的是他的妻子劳伦、孩子和妹妹帕蒂。辛普森表示,乔布斯在最后时刻呼吸很困难,就像在爬山一样。不过乔布斯在讲述最后话语时仍然具有通常的坚强信念和工作积极性。(维金)

他们到底需要神马?——戏说”用户需求”

他们到底需要神马???——戏说“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做产品的都在乎这个,毕竟,产品做出来是给用户用的,用户为什么要用这个产品?这是产品经理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在研发产品前,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大家一定没少做,但是,很多产品为什么做出来,跟之前想象的美好前景不太一样?而有些根本都不屑一顾的产品,用户还怎么就趋之若鹜了捏?这就是用户需求的高深之处,用户需求是个神马玩意儿?这说也说不清的东西确实是雾里看花,入门很简单,就是满足用户的某方面需求,但你若想真真切切明明白白滴看懂它,不简单呐。

相信网上盛传的那个小故事大家都看过:操蛋的用户需求。说某富翁选老婆,三个候选人,富翁给每人1000块钱,让她们把房间装满,第一个MM买了棉花,第二个MM买了气球,第三个MM有创意,买了蜡烛,让光线充满了房间,结果富翁选了胸部最大的那个MM。还有个类似的故事,有个靓妹选男友,第一个男的说,我要带你去最幸福的地方,第二个男的说,哪儿都不用去,只要跟你在一起,任何地方都是最幸福的。女孩好感动,最后选择了更有钱的那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握用户的需求,其实并不简单,也许用户知道要什么并且告诉了你,但做产品时理解错了,以为用户要的别的,而错过了机会。也许用户知道要什么,但不告诉你,或者告诉了你南辕北辙,而你就上当了,结果肯定不堪入目。所以,用户需求的挖掘,需要去伪存真。

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是一外村男人赶了三头猪路过某一村子,来到一寡妇门前要投宿,寡妇不允,说怕流言是非多,男人说,我给你头猪,寡妇说那行,你进来,但只能睡院子。深夜,天寒,男人要进屋,寡妇不允,男人说我再给你一头猪,寡妇说那行,你进来,但睡地上,不得上我床。不久,男人hold不住了,要上床,寡妇不允,男人说我把剩下的那头猪也给你,寡妇勉强答应…男人大喜……此处省略78个字。第二天,男人启程赶路,寡妇说,你再陪我一晚吧,男人不允,寡妇说,我把你的猪都还你,男人还是不允,寡妇急了:求你了,我把我家的猪也都给你!这个是说,用户的需求,你挖掘或者不挖掘,它就在那里,爱理不理。用户不说,不代表他没这个需求,用户不说,不代表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这个需求,也许用户根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给了,他就要了,而且他喜欢了,就要的更多。所以,用户需求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做产品前详细调查分析,去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

其实,用户都是单纯的,可爱的,有时也是无语的。说某家公司招卡车司机,某斯文眼镜男应聘,高谈阔论自己学历多高,开车多牛,还会修车,会研究怎么把车开好省油,这家公司的HR想了想,说你等消息吧,另一个大老粗来了,说,我家老婆孩子等着开饭,我需要这个工作,HR说好你明天就来吧!所以,要简单直接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太繁琐太花哨,画蛇添足反而适得其反。

在用户需求上成功的产品,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拿曾经最火的开心网来说,起步比校内(人人)网晚很多,为什么迅速窜红?因为它抓住了白领用户的娱乐需求,仅靠模仿facebook的游戏就横扫中国SNS,不可思议但也无可奈何。另外我想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个产品,就是当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网游——传奇,这一在韩国都属于三流的2D游戏,在国内也红了,也成就了盛大,是什么原因?游戏做得精美?游戏性好?肯定不是,传奇其实就挖掘了用户隐藏的需求,在虚拟世界中完成现实中不可能完成的梦想,换一种人生,所以用户不惜花钱升级打怪,为的是在游戏里出人头地,甚至只是为了拥有一把屠龙刀,或者多会一门别人不能学的魔法,这就是用户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这个需求,在现实世界要实现起来要难得多,在传奇里,你只要打怪升级,不行就花钱买装备好了。我认为这个“垃圾”游戏,其实是挖掘用户需求的成功典范。

怎样像上述成功案例那样有效的掌握用户需求?我总结以下几点:

1,深入了解用户和使用环境,找对目标用户,找准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潜在的行为

2,真实全面的数据分析与支持,数据这东西最可靠,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

3,去伪存真,愿意多想一步,你知道的,竞争对手也许早八辈子就知道了,你要比他们知道无需太多,只要多那么一点儿,这个有时也需要灵感,创造就是门艺术

4,有勇气割舍,留最有用的,必要时能像在诺亚方舟上扔掉一切累赘的东西

5,胆量,敢于尝试,别人不敢做的,你敢,别人怕是非多不敢上寡妇家,你敢!

本人才疏学浅,以上纯属个人扯淡,欢迎斧正。

作者:和路雪

文章来源:365UCD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

“男性健康日”的由来

  1994年,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和发展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必须制订革新方案向青少年和成年男子提供生殖健康信息、咨询和服务,并指出这些方案必须既富有教育性,又能使男性在计划生育、家务和育儿方面担负同等责任,在预防性传播疾病方面愿意担负主要责任。

  我国从2000年开始,每年10月28日,开展“男性健康日”宣传活动,促使男性参与计划生育和关注男性生殖健康。这一活动不仅要求男性参与计划生育,承担责任,更多的是关注男性,让男性享有生殖健康的权利。

世界男性健康日

简介

关注男性健康,创建幸福家庭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28日为“世界男性健康日”,同时,还在每年的“世界男性健康日”到来之即,要求世界各国加大对男性健康的宣传力度,呼吁整个社会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注、呼吁每个家庭再多一点对男性健康的关爱。
1994年,联合国“国际人口和发展大会”提出,必须制订方案向青少年和成年男子提供生殖健康信息、咨询和服务,必须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使男性在计划生育等方面担负责任,在预防性传播疾病方面愿意担负主要责任。中国政府为此制定了专门的计划。
国内外大量的社会调查与医学统计显示: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快步向男性走来,并不断地严重威胁到男性同志的身心健康。例如前列腺炎(20-50岁的男性发病率高达20-40%%以上)、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高血压、糖尿病、疲劳综合症、肥胖综合症、脱发、秃顶等等。这一切看来,好似男性更加脆弱。事实也正是如此,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平均寿命要比女性要小上2-3岁。这些危害男性健康的现状早已引起国际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我国“男性健康日”

从2000年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作出决定,每年10月28日为我国“男性健康日”,并设立活动主题。2000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宣布先将北京、上海、天津等15个大城市作为男性健康日宣传试点,首届男性健康日活动获得一定的经验后,每年10月28日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男性健康日知识宣传活动,每年的活动都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

历年主题

2000年:关注男性健康和男性参与计划生育
2001年:男性健康与文明家庭
2002年:关注男性健康 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2003年:关心男性健康 普及科学知识
2004年:关注男性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005年:关注男性健康,促进家庭和谐
2006年:健康与幸福同在,责任与和谐同行
2007年:关注男性健康,树立大健康观念
2008年:男性健康要科学引导,和谐生活从健康开始
2009年:关注男性健康,幸福你我同享
2010年10月28日是第十一个男性健康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今年男性健康日的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健康·家庭·和谐”。
2011年10月28日,男性健康日的主题是“关注男性健康,创建幸福家庭。”

你正在看我吗,我也在看你

我发现,好友里有许许多多的隐身人,他们是为了避免见到某个人抑或是为了想要看到某个人。当你的QQ闪亮时,为了谁而亮?当你的QQ灰暗时,为了谁而暗?有一种悲伤叫微笑,有一种微笑叫无奈,有一种无奈叫掩饰,有一种掩饰叫离开。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看透我在隐身,知道我在等人?

太阳能成为长远能源是大势所趋

时间:08-21来源:能源中国作者:凡人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转化环节少、资源基础 好、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目前,光伏发电主要用于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生产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和并网发电等。但是,无论从技术和 经济上,还是从未来经济效应和环境保护上来看,太阳能都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优势,成为人类长远能源主流之一恐怕是大势所趋。

太阳能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之能源。从宇宙来看,是太阳孕育了人类,是太阳能孕育了整个地球,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一切几乎全部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

太阳能是极其丰富的能源,其资源总量相当于现在人类所利用所有能源的一万多倍,资源潜力巨大。如果人类社会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那么世界能源问题将不再是难题,由此人类或许可以彻底告别能源危机。

地球表面每天都在接受太阳辐射能,太阳能利用有各种途径,例如可以直接转化为热能、通过光电效应直接转化为电能、通过热化学反应存储能量、通过光化学作用直接转化为电能等等。

目前,太阳能开发和利用已经初见端倪,太阳能热水器家喻户晓。许多太阳能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其中用于光电转换的光伏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这为世界能源供应和市场注入强大活力,或许可以带领人类走出能源危机,并从高碳经济走向低碳经济。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转化环节少、资源基础好、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和环境友好等诸多优势。目前,光伏发电主要用于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生产太阳能日用电子产品和并网发电等。

尽管太阳能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太阳能依然存在发展障碍。一是能量密度太低,不利于大规模集中利用;二是易受到地形、季节、日照时间等因素影响。

但是,无论从技术和经济上,还是从未来经济效应和环境保护上来看,太阳能都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优势,成为人类长远能源主流之一恐怕是大势所趋。

光伏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

时间:10-27来源:能源中国作者:YCL

业内人士指出,产能严重过剩,已导致目前一些小企业的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明年被合 并或者关闭的可能性增大。未来两三年内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超过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专家认为,企业过于追求扩大规模 和生产能力,忽视了对核心技术的研究。

2.jpg

在过去几个月里,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这是近日获得的消息。对于业内推想的全球光伏产能过剩,美国太 阳能市场研究机构So-larbuzz的分析师廉锐在近期的一次研讨会上做出这样的注解:“由于增速下降的过快,从去年极热的状况到现在突然极冷,大家感 觉好像冬天来临了。”

日前,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测算,目前电池片库存量将至少达10GW以上。而权威机构solarbuzz的最新统计显示,欧洲市场今年的需 求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如果国内厂商均按年初指标出货,则预计将超出终端市场需求4.4GW。该机构预计,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产量,明年年底组件库存有 可能飙升至22GW。

在中国,专家认为,光伏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过于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多数企业将重心放在扩大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上,忽视了对核心 技术的研究,往往陷入大而不强的境地。另外,国内的光伏企业大部分将价格作为竞争手段,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光伏组件价格来开拓市场,这造成今年光 伏市场的产能过剩。未来两三年内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超过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以浙江为例,据介绍,目前,浙江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左右,其中有110家左右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且规模在100MW以下。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说,“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盲目扩张。大批企业进入这一行业,且产品多集中于进入门槛较低光伏组件领域,造成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受限。”

有业内人士指出,产能严重过剩,已导致目前一些小企业的生产接近盈亏平衡点,明年被合并或者关闭的可能性增大。未来两三年内光伏行业将出现一轮行业洗牌,超过30%的光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无法回避的“钱学森之问”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二日后,《人民日报》文化版发表了钱老在四年前就“科技创新人才培 养问题”的系统谈话,面对中国高等教育问题,钱老直指中国大学“没有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发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 才? ”的提问。“钱学森之问”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

11月11日,安徽11位教授向教育部发信疾呼,要求直面“钱学森之问”,信中称:钱老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详细]

有没有那么一天,你突然又回头和我狼狈地撞在一起


【美得让人心醉的文字】
1、年轻时我们放弃,以为那只是一段感情,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一生。
2、请不要假装对我好,我很傻,会当真的。
3、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4、爱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你了,比很久很久还要久!

谷歌CEO向乔布斯学习:创建统一视觉效果

2011-10-24 16:04 [小 大] 来源: 新浪科技

谷歌CEO拉里·佩奇希望借鉴乔布斯和苹果的简洁统一之美
谷歌CEO拉里·佩奇希望借鉴乔布斯和苹果的简洁统一之美

导语:美国《圣荷塞信使报》网络版上周六撰文称,在拉里·佩奇(Larry Page)出任谷歌CEO后,便加大了对界面设计的投入。他希望效仿苹果的做法,利用设计和技术的完美融合吸引更多用户。

以下为文章全文:

谷歌整容

在描述谷歌时,很多人都会用到实用、强大、可怕、速度和有趣等词汇。但是否有人会想到“漂亮”呢?很少。

谷歌新CEO拉里·佩奇试图改变这种现状,效仿他的榜样兼竞争对手、已故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几乎就在今年4月上台后,佩奇就立刻下令对谷歌的网络资产进行改版,试图创建一种统一的、具有代表性的视觉效果,就像苹果产品那令人一望而知的美学特质。这种全方位的改版在谷歌13年的发展历史上尚属首次。

谷歌这种简洁的新设计最早被应用于6月底发布的Google+社交网络中,目前则逐步拓展到Gmail、Calendar、Docs、搜索和其他产品中。Google+的高调发布使得谷歌的全方位“整容”并未引发外界关注,但佩奇早在数月前就已经向该公司的用户界面设计师下达了改版的紧急命令。

“佩奇喜欢雷厉风行的风格,所以他说,‘嗨,伙计们,你们能否在夏天之前完成谷歌界面的改版?’”谷歌首席搜索用户体验设计师乔恩·威利(Jon Wiley)说,“作为设计师,我们感觉自己就像是追上了汽车的狗。”

关注设计

谷歌对于技术和数据的追求备受推崇,但却很少因为美观的界面而受到外界赞扬。但随着iPhone和iPad的异军突起,以及Facebook推出的众多实用与美观并重的新产品,谷歌和其他互联网公司也越发注重产品外观和使用方式。

“用户现在显然很在乎设计。”纽约时报网站前设计总监科伊·维恩(Khoi Vinh)说,他现在正在创办一家与iPad有关的创业公司。“在科技尚不成熟的年代,单凭技术就可以胜出。而现在,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了,人们真正看重并追求的是最好的设计。这就是苹果为何能够卖出400万部iPhone 4S的原因。”他说。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等互动设计项目的学生已经成为了硅谷企业的招聘目标。该校美术硕士互动设计项目主管利兹·丹姿克(Liz Danzico)表示,苹果、Yelp、Twitter、Facebook和谷歌最近都向该校的毕业生抛出了橄榄枝。

丹姿克表示,她的学生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科技企业意识到,“对于用户而言,设计是一项差异化因素。”

Facebook也于今年4月凭借对Daytum的收购在设计界引起了轰动。这是一家专门收集个人数据并通过引人注目的数字化图像分享这类信息的创业公司,而Facebook则通过收购将该公司的首席设计师尼可拉斯·菲尔顿(Nicholas Felton)和瑞恩·凯斯(Ryan Case)从纽约招到硅谷,并开发出了“时间线”(Timeline)功能。Facebook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盛赞了这起收购,而维恩则表示,Groupon、Airbnb和Pinterest等其他科技创业公司也在改进各自的网站外观。

外界好评

威利表示,佩奇“十分关注优秀的设计”,他相信可以通过一种通用的“设计语言”统一谷歌旗下的各种产品。

谷歌似乎即将推出经过改版的Gmail。上周流传出的一段视频显示了谷歌如何将这种全新设计部署到电子邮件服务中,该公司也并未否认这段视频的真实性。谷歌发言人在声明中说:“哎哟,你们不应该看到这段视频。敬请期待,我们很快就将分享有关Gmail新外观的更多信息。”

新设计包括了全新的形状和按钮。由于很多控件都会在不需要时隐藏起来,使得界面更为清爽。除此之外,在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中的Gmail界面也将统一。谷歌还采用了“颜色语言”的理念:所有的大红色、蓝色和绿色都代表了特殊的含义。就连一向追求简约设计的搜索主页也经过了改版,缩小了谷歌的标识。

谷歌的“整容”赢得了设计专家的好评,尽管他们一致认为,谷歌仍然无法与苹果媲美。维恩在博客中称,谷歌的这种改版“受到纯数据决策的影响较低,而在以前,恰恰是这种决策引领了谷歌产品的设计和美感。”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谷歌的改版很“充分”,而且很“专业”,但仍有改进空间。“我不认为其中的任何一项能够达到苹果的那种令人惊艳的效果,而苹果正是谷歌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他说。

终极目标

佩奇在上周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透露了谷歌的改版情况,并表示Google+将成为谷歌其他业务的标杆,希望借此吸引外界关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改变整体的体验,使之简洁而美观,就像不知不觉实现的一样。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理解你们的需求,并立刻满足这种需求。”佩奇说。

佩奇还表示:“这样来想:我们上一季度推出了‘+’的部分,现在则要推出‘Google’这部分了。这种新的视觉设计非常美观,而且能够在搜索、新闻、地图、翻译和其他各种功能中实现一致,现在只是个开始。”

威利曾经是一名即兴表演的喜剧演员,他曾经希望到《周六夜现场》找一份工作,但后来却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万维网。他说,消除“局促感”是谷歌改版的一大挑战。

他认为,谷歌的色彩一直以来都很鲜艳,但使用色彩未必总是能够起到效果。“色彩会给眼睛带来额外的信息,会创造很多视觉信息。这其实会妨碍内容的吸收。我们真正希望的是以内容为中心。”

在谷歌的新界面中,大红色表明用户即将创建一些内容,例如新的电子表格,蓝色代表行动,绿色则表示分享。

可视控件也有所减少。例如,在谷歌Docs中,当用户点击文件前,组织和删除电子表格的按钮都会被隐藏起来。而且这些按钮在设计时还同时兼顾了鼠标和触控界面。

威利认为,一家企业的个性和文化应该体现在产品的感觉和功能中。“是的,我们正在为谷歌创造语言。我们希望用设计来体现谷歌的个性,体现那些使谷歌成为谷歌的东西。这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他说。(思远)

没事的,一切总会过去

哭的时候,我会闭上眼睛不让它流泪;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会静静的想着某人;伤心的时候,我会找个地方静静的发呆,然后告诉自己,还是要面对坚持下去;难过的时候,我会伪装自己,对别人说:我很好我很开心;失落的时候,我会笑着对自己说,没事的,一切总会过去。

我可以在,很痛的时候说没关系。我可以在,难过的时候说无所谓。我可以在,寂寞的时候哈哈大笑。我可以在,绝望的时候说世界依然美好。我只是希望在,我开始抱怨上天吝啬的时候,有个人可以对我说,别太在意,我心疼你。

……两个人……

有两个人,总是说不在乎对方,却总是恋恋不舍的依恋。有两个人,明明因为对方的一句话伤的很深,却总是无条件的相信对方。有两个人,对方的开心,对方的难过,却总是相互牵绊着自己。有两个人,明明说要忘记彼此,却总是在不经意之间想起,然后泪流满面。

一个转身,原本如此熟悉的两个人从此永不相见,形同陌路。当终有一天在某个路口偶尔遇见,眼里闪过一抹惊喜,然后学会了不动声色,平静地道一声“你好!” —— 这世上没有谁会永远是谁的谁,有的人注定只能被伤害,有的人注定只能错过,有的人永远只适合活在另一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