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周末夫妻房

1937年,美国记者尼姆·威尔斯(埃德加·斯诺的夫人)来延安采访,对延安新秩序大为感叹,“中国共产党在许多方面实现了欧文——傅立叶时期的原始乌托 邦社会主义者所梦想的公社生活,……粮食、衣服和棉被一律由国家发给,……每个人都是从放在桌子中间公用的碗里夹菜吃。中国的共产主义是最原始的共产主 义,平分了又平分,一直分到原子”。延安,曾是一个被赋予了很多色彩和使命的名字。这个曾为人所敬仰不远万里投奔而又为人所仇视欲除之后快的地方,究竟过 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延安,有它的伟大崇高,也有它的“柴米油盐”。

在延安住房比较紧张,一般教师是一人一孔窑洞,学生则是挤在一起睡火炕通铺,伸直了腿挺着睡,翻身都很困难。女子大学学生的卧位宽度只有一尺半,起夜回来常常发现没了位置,要拱进去,就得慢慢挤几下才能占领自己的空间。

即使有地方睡,但并不是就可“高枕无忧”了。陕北地区降水较少,水源也不丰富,洗浴几成奢侈,虱子、跳蚤之类的寄生虫比较多。采访延安归来的国统区著名记者 赵超构在《延安一月》中这样写道,“扪虱开会的参议员,这是绝妙的新闻,但这新闻并不足为延安人之耻。虱子本是那边农家的‘好朋友’,生虱子的问题绝不像 我们这边看得这样羞辱。”但说归说,睡觉的时候却是极为麻烦的。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等职的力群,他的办法就是“把衣服脱得精光,一丝不挂, 再用两手摸小腿,把跳蚤摸掉,迅速上床”;曾任《人民日报》总编、社长等职的胡绩伟,睡在窑洞里拍臭虫,拍得满手都是黄水,臭虫还是成群结队地从墙缝里爬 出来,无奈之下只好将床单缝成一个口袋,然后钻到里面。

毕竟是在战时环境,睡安稳觉是不大可能的。在延安 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晚上常有军事演习。按要求是20分钟内穿好衣服打好背包,然后集合出发,实质上多数人都是匆忙出来,而且各自有应对窍门,或睡的时候 和衣而卧,或穿双厚袜子(跑的时候不用穿鞋),背包则是“将东西往毯子里一堆,抓住毯子四个角背着就走”。结果回来时常是鞋也丢了,东西也只剩下一条空毯 子。1939年日本飞机常轰炸延安,跑警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本不固定的睡觉更是“雪上加霜”。一次有人说梦话大喊:“飞机来了!”同屋的人爬起 就跑,一时惊起很多人,指导员、队长纷纷跟着跑。跑着跑着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开始追查,才弄清是说梦话引起的。而那个说梦话的人被人惊醒后也跟着大伙跑, 他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更多的时候是让人哭笑不得。何方清楚地记得,一次天快亮的时候飞机来袭,晨梦中警醒的大伙儿纷纷往石头窑洞里跑。由于当时是夏 天,延安又缺少衣物,很多人都是光着身子睡,他自己只裹了一条被单,而有一个小学员在慌乱中光着身子跑进了窑洞。由于在窑洞里躲飞机的男女学生都有,他实 在不好意思就想和何方共裹一条被单。毕竟被单太小,何方说:“那怎么行!连我不也暴露了!”最后那个小学员只好蹲在一个角落里,等别人走光了才跑回去。

在 延安,还有一种特殊的“睡觉”是要交钱的。因为住房比较紧张,没有条件供结婚后的夫妇单独居住,平时男女双方在各自单位或学校的宿舍,每到星期六团圆一 次,先申请后交费,住在专门临时腾出来的十几孔窑洞,“屋里只有一张床,被褥得自己带,也不开饭,住一次五毛钱”。即便如此,也是供不应求。每逢星期六小 客栈总是客满,大家都心知肚明,“礼拜六了!” (摘自《文史精华》)

中国2020年前后将建成60吨级载人空间站

2011年11月03日07:31人民日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两个高速飞行的航天器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这一动人场景将永远镌刻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史册。

交会对接成功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技术新突破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开启了和平利用太空的新征程。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当今航天领域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共进行航天器交会对接活动300余次,发生故障17次,交会对接也因此被称为航天安全“鬼门关”。

然而,这又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关口。“不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设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设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据了解,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广泛用于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空间通信和遥感平台等大型空间设施在轨装配、回收、补给、维修以及空间救援等领域。

可以说,这次交会对接的每个过程都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为执行这次任务,科技人员研制了全新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改进研制了神舟八号飞船,两个航天器上装载设备1100余台,其中半数以上是新研产品。

为执行这次任务,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技术状态变化达176项,发射神舟八号的火箭技术状态变化达194项。对两枚火箭的14.8万多条焊缝,技术人员一条一条地进行了认真检查。

与世界的航天合作已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

天宫一号的实验舱内,搭载着一个特殊包裹,里面装有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会旗。这些旗子是前不久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从法国带回来的。

此前,这些旗子曾搭乘俄罗斯联盟飞船送抵国际空间站,再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带回地球。乘坐天宫一号旅行,使它们在世界上所有现役载人航天器上实现搭载,成为世界各国深化航天合作的重要象征。

如果说搭载这些旗子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态,那么实际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已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神舟八号飞船搭载的众多空间科学实验项目中,包括利用德国生物培养箱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研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文宝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已同多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国际空间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在航天工程、卫星应用、发射服务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合作。

2020年前后,将建成60吨级载人空间站

据透露,2016年前,中国将研制并发射两个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将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60吨级的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高级顾问王永志院士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最终目标将完成第三步任务,即建造空间站,在太空搭建有人参与的科学技术创新试验平台。

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定情之吻”,正刻画出中国空间站筑梦太空的新坐标。

延伸阅读

空间交会与对接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只有掌握这些技术,人类才能自由出入太空,更有效地开发宇宙资源。

在突破并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之后,宇宙飞船的主要用途就是为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等接送航天员和物资。在航天领域专家常说的一句话是:“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

至今发射的宇宙飞船大多是作为空间站的天地往返交通工具和长期停靠在空间站上的救生艇。为了实现宇宙飞船的运输功能,就必须攻克两项关键技术,那就是宇宙飞船与空间站的空间交会技术与对接技术,主要设备是交会测量系统和对接机构。

目前,世界上已经有过3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中国完成交会对接任务后,将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进行空间交会对接的国家、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如果明年航天员参与的交会对接任务顺利完成,也将是第三个完成载人交会对接的国家。

(据本报记者报道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资料)